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①|立足人口大國實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
分享到微信
×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
2023年春運前20天,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.43億人次、較去年春運同期增長35.6%。春運仍在繼續,數據還在飆升。透過這個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,世界看到了一個流動的中國,一個生機勃勃、信心滿滿的中國,也能感受到,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努力和堅定信心。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:“我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,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,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,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。”中國式現代化在為14億多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同時,也將破解人口規模巨大的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發展的世界性難題,其艱難程度與巨大貢獻也是西方式現代化所無法比擬的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在中國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諺語。鐵路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,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,因為兼具安全、經濟、便民、實惠、全天候運輸等特點,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,也決定了其在我國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干地位。我國的鐵路發展史,就是從“追趕者”到“領跑者”的奮斗歷程,更參與和見證著我國立足人口大國實際,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征程。新時代十年,我國路網規模質量大幅提升,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,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,基本形成布局合理、覆蓋廣泛、層次分明、配置高效的鐵路網絡,為加快現代化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。
立足“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”現實,當前鐵路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,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,主要是:基礎設施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,普速鐵路發展存在短板,西部路網覆蓋仍不均衡,城際、市域(郊)鐵路發展相對滯后,既有路網效率效益有待提高,存量鐵路潛能挖掘還不充分;鐵路骨干運輸作用仍需提升,“公轉鐵”力度和各交通方式融合銜接還需加強;多式聯運比重和信息共享開放程度較低,“前后一公里”仍不順暢等。
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鐵路工作的主題,是鐵路領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。鐵路要履行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使命,在更高水平發揮先行引領和服務保障作用,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、更加堅強的保障、更加有益的探索。要立足于我國超大規模人口的基本國情,發揮大眾化交通工具的功能作用,實現人享其行、物優其流。統籌發展和安全,高效履職監管,不斷防范化解鐵路安全風險,促進鐵路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提升,讓流動的中國更加安全舒適、便捷高效。
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,要將提高供給質量作為第一要務,擴大路網規模,提升路網質量,提高運輸能力;推動鐵路裝備和運輸產品多樣化、智能化、現代化,形成層次多樣、能力協同的客貨運產品體系;提升客運服務質量,滿足人民群眾的人性化、個性化、高端化需求,提高旅客出行便捷性、溫馨感、舒適度;提升貨運服務質量,適應運輸經濟性、時效性、便利化需要,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顯著降低,實現供給充足、產品豐富、人享其行、物優其流。
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,要把提高發展效益作為優先方向,建設內外互聯互通、區際多路暢通、省會高效聯通、地市快速通達、縣域基本覆蓋、樞紐銜接順暢的發達鐵路網,提高通達均衡度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;完善鐵路經營機制,科學合理配置資源,優化產品結構,增強財務實力、市場活力、創效能力和市場競爭力,有效化解各類風險;完善鐵路管理體制機制,提高治理能力,實現鐵路運輸結構優化、管理科學高效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。
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,要把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大局作為根本遵循,處理好局部和全局、當前和長遠、重點和一般的關系,統籌協調自身發展和國家發展、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做到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相適應,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相對接,與建設交通強國目標相統一,與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相融合,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協同發展。
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,要始終堅持將安全作為生命線,統籌發展和安全,推動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,提升安全治理能力,創新安全管理手段方式,夯實安全基礎,落實安全責任,強化應急響應,完善技防、物防、人防“三位一體”安全保障體系,健全企業主體、政府監管、社會監督的安全管理體系,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能力,實現鐵路安全形勢持續穩定。
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,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。奮斗創造奇跡,力量源于團結,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奮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,加快建設交通強國,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|